勋贵有勋贵的想法,大臣们有自己的主意。
三位审案官员在得知薛濂府中起火后,立刻达成了共识:拖!
为什么要拖?
因为他们没有得到皇帝催促的旨意。
如果皇帝真着急,肯定会派太监传旨或者送口信,让他们尽快结案。
皇帝只是在审案的第一天去顺天府衙待了一会,除此之外没有过问过任何案情。
就连薛濂的口供都不曾看过一眼。
至于拖的到什么时候,他们也已经想好了。
建奴出关!
建奴前脚出关,后脚他们就结案!
对于薛濂和王敖永谁是主谋的判定,三人一直存在争议。
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拖延的方案。
于是乎,好不容易热闹起来的京师又冷了下来。
乾清宫内。
听到李若琏的汇报后,崇祯面沉似水:“你是说,细盐的制作方法很有可能已经泄露出去了?”
李若琏点头:“这只是臣的猜测。”
“依据呢?”
“京师食用细盐的勋贵,官员和富商越来越多,细盐的销量却没有明显增加。所以臣猜测,细盐的制作方法可能泄露了,有人在暗中卖盐。”
怕崇祯误会,李若琏补充道:“周商(周皇后商号的名字)里面有许多锦衣卫暗卫,臣只是例行公事询问销量是增还是减,并未询问具体数额。”
崇祯没有误会李若琏,而是皱着眉说道:“这件事...没法查啊!”
确实没办法查。
怎么查?
自从细盐问世之后,京师上到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争相购买。
需求大于供给,导致细盐价格飙升。
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