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点头:“臣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两个农民因为地界问题打起来了,他们都觉得自己有理。”
崇祯对李邦华的例子很感兴趣,因为这个例子在历朝历代发生的频率都非常高。
李邦华接着说道:“如果当地有士绅,他们会找士绅评理。在士绅的调解下,事情很快会平息。如果没有士绅,闹大了很有可能会出人命。”
“就算没出人命,双方闹到县衙也会占用县衙的行政资源,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崇祯皱眉想了想:“里长呢?他们不能替代士绅的角色吗?”
大明朝实行里甲制,以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里长。
里长除了负责征派徭役外,还管理教化和治安问题。
不过他们的权限也仅限于此。
其他问题,尤其是涉及到刑狱的问题,需要上报地方官府。
李邦华摇着头说道:“大部分地方的里长都是由士绅的族人担任,杀了士绅后,里长的权威也就跟着消失了。”
“士绅的权威来源比较复杂,由为官经历、学问、财富等各种因素构成,不是一般人能取代的。”
听完李邦华的分析后,崇祯冷冷一笑。
士绅这个群体的重要性确实超出了他的预估。
但是...他早有准备。
“李阁老,士绅的问题确实不能简单的用杀来解决。”
李邦华松了口气。
陛下知道就好,一味杀人只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
“朕有一个问题,你认为士绅获得权威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
李邦华皱着眉思考了一会:“臣以为是为人公平正直,造福乡里。”
崇祯笑道:“朕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士绅的问题没那么复杂。只要做好三件事,县下面就乱了不。”
“请陛下示下。”
崇祯说话前先站了起来,他倒背着手看向殿门外面。
隔着窗棱纸可以看到,殿外的夕阳正渐渐远去。
太监们忙不迭地点燃灯火,让昏暗的大殿再次变得明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