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参将,朕的勇卫营也缺一名参将,你来担任如何?”
李宪忠愣住了,这位大明皇帝也太随意了,禁军统领一职说任命就任命,跟开玩笑似的。
还有一点,自从他的大伯父李如松战死,三伯父李如桢被免职后,李家在辽东的势力一落千丈。
如果没有之前攒下的根基,他们李家三代能不能在军中任职都不好说。
犹豫良久后,李宪忠试探性的问:“陛下还信得过臣和李家?”
“不信你们信谁?信吴三桂吗?”崇祯盯着李宪忠的眼睛,“你不会害朕吧?”
“臣万万不敢!陛下明鉴!”李宪忠立刻下跪。
他是行伍之人,又是李成梁的后代,身上自带军人光环。从小接受的理念也是忠君报国,没理由害皇帝。
只是碧蹄馆一役后,李家精锐损失殆尽。
没了精锐支持,战场上的李家再也没有往日的荣光。
自此一步步跌落谷底。
“起来吧!”崇祯拍了拍李宪忠的肩膀。
“勇卫营损失超过六成,现在急需补充战力。这些新兵都是李阁老从三大营挑出来的,朕打算把他们都交给你,你有没有信心用最短的时间把他们培养出精锐?”
勇卫营兵源问题崇祯思考了很久,关宁军他不敢用也不能用。
一是防止吴三桂派人暗害他。
二是关宁骑兵只有聚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大战力,如果只调过来一千人还不如不调。
刘文耀带来的山东兵他也不敢用。
那些山东兵原本是刘泽清的部下,军纪一般,他可不敢把后宫交给那些人。
思来想去还是京师三大营最为合适。
于是让李邦华从矮子里面拔高个找出一千多人,补充勇卫营。
“骑射需要时间...他们”李宪忠看着一千多新兵无力的吐槽着。
这些人一看就不会骑马。
因为骑兵看到宝马良驹时眼里会放光!
勇卫营骑兵胯下战马都是上等马,就算放到关宁军中也是一等一的存在。
这些兵眼睛里灰蒙蒙的,没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