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发生的事却再次让埃尔温感到意外。
77炮才刚打几发,仅仅只来得及击毁两辆目标坦克,空中马上就传来像撕裂碎布似的啸声。
火箭炮炮弹居然分成几组,各自奔向自己的目标轰炸,分散的德军77炮不是被炸上天就是匆忙间撤回更深的掩体再也不敢冒头。
怎么回事?
埃尔温皱起了眉头,这些火箭弹从对面山体高处打下来的,这意味着这种火箭炮还可以被当作步兵炮使用!
埃尔温没猜错,这是陆军火箭炮。
它们被拆分了搬到高地和森林中,构筑好工事对准德军阵地。
陆军火箭炮除了机动方式与车载火箭炮不同外,其它的几乎一模一样,但战术和编制却完全不同。
车载火箭炮的确像埃尔温理解的那样,适合针对敌方目标实施大批量轰炸,他们更多的是以团为单位作战,营级及以下作战情况不常见。
而陆军火箭炮常常需要对付分散的步兵炮、机枪火力点,有时还要轰炸小单位突袭的步兵。
因此,他们常常以连为单位作战,3到4门一组对付一个目标。
它同样是“以数量弥补精度不足”,只是划分了更有针对性的小目标以提高轰炸效率。
那一刻,埃尔温就意识到这一仗要败了。
夏尔这款新装备已从火炮方面压制住了德军最倚仗的炮兵,还有那奇形怪状可能是用来越壕的“钢架坦克”。
埃尔温以为自己在战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没想到夏尔做的准备更多。
埃尔温甚至觉得这不公平,同样是做准备,为什么夏尔的准备就能在自己之上从头到尾都压着自己打?
但想了想,埃尔温却服气了。
埃尔温的准备全是看得见且很传统,比如炮兵封锁公路,比如防坦克壕。
它们全是老一套的战术,如果说有什么新意,就只有防坦克壕能算一些。
然而,夏尔的准备却是满满的创意且极具针对性:新型火箭炮用来解除封锁,钢架坦克用来越过防坦克壕。
他处处算在埃尔温前头,又怎么能不压埃尔温一头?
战局的确像埃尔温预想的那样发展。
在埃尔温无奈的目光中,法军“钢架坦克”开始减速,它们缓缓驶到防坦克壕前,在“嘎啦嘎啦”的机械声中探出钢架。
钢架越伸越长,不久就越过防坦克壕,接着支撑点往下一放,一座拱形钢架桥就在防坦克壕上架好了。
整个过程不过几分钟,就架起了一座桥,而且是能让坦克通过的钢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