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与大陆的接合处最窄只有三公里宽,那是一条狭长的通道。

    奥斯曼军队在出口外可以尽情的展开兵力、火力封锁这个通道,战壕一层一层的挖、铁丝网一重一重的铺,火炮一堆一堆的布设,协约国军队凭什么冲出去?

    “另一面。”加利埃尼又指向达达尼尔海峡:“我方舰队依旧没能通过海峡,奥斯曼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座兵工厂专门生产水雷,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三艘满载石头的运输船自沉在航道上,舰队对此一愁莫展。”

    好办法,夏尔暗赞了声。

    沉船比疏通航道要简单得多,也更快。

    尤其协约国还需要在水雷和炮火的威胁下疏通,很可能会越疏越堵,因为不断会有更多的船沉在那!

    “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加利埃尼将询问的目光投向夏尔。

    夏尔回答得很干脆:“我没有想法,将军。”

    达达尼尔海峡只有速战速决才有可能胜利,在英国舰队拖延了一个月才全力进攻时,已注定了它的失败。

    这是战略上的失败,夏尔战术上的局部胜利无法扭转局面,奥斯曼帝国和德国人有的是办法堵住这条狭长的海峡。

    加利埃尼似乎还不死心:“这很重要,准将,如果我们在那取得胜利,这场战争很可能会就此结束。”

    “我知道,将军。”夏尔回答:“但这对伊普尔同样成立,还有菲利普维尔、凡尔登,等等!”

    加利埃尼忽然明白了。

    这不是在哪开辟战线的问题,而是堑壕战的问题。

    如果堑壕战的问题没解决,敌我双方不管是哪一方,挖下战壕铺设铁丝网再架上机枪,都能将敌人挡住无法动弹。

    那么,就算把战线延伸到奥斯曼帝国也不会例外,这是另一种“奔向大海”。

    “好吧。”加利埃尼语气略带无奈:“那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夏尔心下一叹,这答案不言自明,协约国作为进攻方有一条漫长的补给线,持久战显然对她不利。

    ……

    夏尔在城防司令部的宿舍里换上新军装再乘车回警察基地。

    没想到提贾尼一早得到了消息,夏尔刚走进办公楼,原本一片安静的室内忽然爆出一阵欢呼,还有鲜花从天而降,提贾尼带着一众官兵大声向夏尔道贺。

    “感觉怎么样?”提贾尼问。

    “比上次好。”夏尔回答:“至少我没有拔枪。”

    一问一答其实不在同一频道上。

    “不不。”提贾尼朝夏尔身上的新军装扬了扬头:“我指的是荣升准将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