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休战,德国与法兰西一样着急,他们想到的办法是用飞机破坏休战协议:用飞机俯冲对法兰西防线一片乱打,就能制造足够的混乱。
遭受损失的法兰西士兵以为德国人破坏协议,当然会举枪还击。
德军士兵则有口难辩,虽然不是他们干的,但却是德国飞机干的,无奈之下只能还手。
不久,战火就会蔓延到整条战线,休战协议就形同虚设。
德国人没想到的是,还没等他们发挥作用前线已经恢复了战事。
无事可干的德军飞行员只能拿法兰西侦察机撒气,于是才有击落三架侦察机这事。否则,德国人的机枪飞机很可能会继续蛰伏一段时间。
夏尔刚走进指挥部,加利埃尼就冲他招了招手。
等夏尔走近,加利埃尼指着办公室上的地图说:“我们打算在前线增设几个机场并把飞行员派到前线作战,你看看这些位置是否合适?”
夏尔瞄了一眼地图,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至少要距离前线五十公里。”
加利埃尼脸上带着疑惑:“五十公里意味着飞机飞往前线需要半小时,上校,我认为机场应该尽可能距前线近,这样我们的飞机才能更快、更及时的投入战场!”
“所以,机场距前线只有十公里?”夏尔反问。
“有什么问题?”加利埃尼不解的望向夏尔:“这已经在敌人炮火射程外了。”
这不怪加利埃尼,他不知道未来空战的情况,也不知道将来空战的发展,他甚至已经习惯了法兰西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状态。
“将军!”夏尔指着地图上敌人的方向说:“我们应该考虑到一点:敌人也有飞机,我们不可能一直掌握着制空权。如果我们把机场设置在距离前线十公里的位置,德国人很容易发现它,接着他们的飞机就会以我军机场为目标发起攻击……”
加利埃尼“哦”了一声,微微点头。
十公里的距离。
前线士兵看到德军机群时,他们甚至不知道这些飞机的目标是炮兵、步兵还是机场,因此无法为机场提供预警。
即便提供了预警,给飞行员的起飞时间也不过10分钟左右。这时间太短了,不足以让他们做好准备。
而夏尔说的“50公里”就能很好的避开这些问题。
机场与前线部队分离,敌方机群飞跃前线目标没有动作,就说明它们的目标是后方的机场。
同时,50公里有半小时准备时间,足够机场战机升空编队。
想着,加利埃尼点头同意了这个方案:“按你说的办,上校,把所有机场后移!”
“已经建设的机场也要后移。”夏尔强调:“否则我们无法为那些机场提供掩护!”
顿了下,夏尔又补充道:“最好能把所有飞机编入航空队统一指挥。”
夏尔指的是陆军手里的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