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明白了艾斯丁尼的想法,它听着似乎颇有道理:

    如果生产一辆“夏尔A1”的钱可以生产两辆甚至更多这种廉价的轻型坦克,那么“夏尔A1”需要旋转炮塔来瞄准目标,而这廉价的轻型坦克却可以同时从几个方向依靠多辆坦克瞄准。

    哪种效率更高?

    似乎是这种廉价的轻坦,它有可能拥有像蚂蚁一样多的数量,形成一种“蚁多咬死象”的优势。

    夏尔微笑着摇了摇头。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施耐德绝对想不到在不久的将来,各种步兵反坦克装备就应运而生。

    不说反坦克装备,这种薄皮小坦克就连高射机枪都扛不住,它们会被步兵当作靶子打着玩。

    见夏尔依旧不以为意,艾斯丁尼上校接着解释:

    “众所周知,我们的坦克有速度慢的缺点。”

    “如果能在公路上像汽车一样达到几十公里的时速,那就太可怕了。”

    “它能对目标实现快速穿插,上校。这很可能是坦克的发展趋势!”

    夏尔“嗯”一声心下有些意外,这提醒了他,施耐德或许不只是模仿表面,还深入到战术。

    不愧是个合格的资本家,它有相当不错的学习能力,只可惜依旧走上了歪路。

    “它不会是坦克的发展趋势。”夏尔的语气坚定。

    “我们无法确定这一点,上校。”艾斯丁尼上校语气难掩困惑和焦虑:“如果它不是发展趋势,什么才是?我已经想不出任何改革的方案了!”

    听了这话,夏尔才明白艾斯丁尼上校此时的心态。

    他以为某种装备在发展时必须要有所改变,不管是核心还是结构或者形态上。

    “夏尔A1”坦克出来后,艾斯丁尼上校希望改进但却发现已经改不动,这使他陷入一种绝望以为自己停滞不前。

    这时施耐德忽然研发出一款机动性更强的坦克,艾斯丁尼上校想当然的误以为那就是改进、那就是趋势。

    这在夏尔这个现代人看来很可笑,但这时代的人却不知道将来坦克的发展,陷入混乱和迷茫似乎是人之常情。

    夏尔沉吟片刻,不急不缓的问:“它有多重?”

    “我不确定。”艾斯丁尼上校回答:“但据说施耐德的理念是对其轻量化,重量很可能只有‘夏尔A1’的一半。”

    (注:圣沙蒙实际重量只有3.3吨,还不到“夏尔A1”8吨的一半)

    接着艾斯丁尼又补了一句:“测试的结果是它在公路上的时速能达到28公里,这只是初步测试,以后有可能更快。”

    艾斯丁尼上校说这话时眼里带着一丝恐惧,他似乎看到了一大堆这种轻型坦克在公路上飞驰并将敌人分割包围的场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