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上,郭洺向冯国胜问明了所处之地,掰着手指盘算了一下日子,突然发现十二月也没剩几天,马上就要过年了。
忍不住幽幽长叹道:“想不到,本帅来到这里已经有两年了……”
他心中正胡乱地思索着,忽见吴弛策马从后方走来,拱手禀报道:
“上位,弟兄们抓到了几个跟踪咱们的人,多半是鞑子派出来的奸细,不知该如何处置?”
“鞑子的奸细?”
郭洺思索了片刻,摇头道:“不会,纳哈出已经被吓跑,也先选择跟本帅合作,哪里还有鞑子会派奸细出来?啧,该不会是濠州的朱重八派来的吧?”
“上位说得有道理。”吴弛想了想,接着道“末将这就下去严刑拷打,让人审问清楚。”
“不急,先把人带来我看看。”郭洺摸了摸下巴,饶有兴趣道。
吴弛点头退下,没多久便将刚刚捉到的“奸细”们,三三两两押到郭洺面前。
郭洺抬头望去,只见为首的一个络腮汉子,生得相貌奇伟、虎背熊腰,很是与众不同,忍不住好奇道:
“好汉,我看你并不像歹人,为何要跟踪本帅的大军?”
那汉子闻言,忙挣开周围人的束缚,闯到郭洺马下,拼命摇头道:“回郭大帅的话,我等并非奸细,只是听说大帅领军路过此处,因此特地过来投军!”
“投军?你叫什么名字,是哪里人氏?”
“某家姓常,名遇春,乃濠州怀远县人,之前因天下大乱,饥寒加身,不得已投入大盗刘聚麾下,就是之前在滁州,被公子赶走的刘聚。”
说方说到这里,见郭洺大张着嘴,一脸惊愕地看着自己,还以为自己哪里说错话了,顿了顿,发现郭洺并没有什么表示,才接着道:
“自从滁州被大帅攻取后,某家便护送那刘聚来和州投奔了元军,谁知前些日子,和州城又被大帅攻取。那刘聚因此心灰意冷,打算回山中继续为盗,某家不愿与他同去,便带着几个弟兄前来投奔大帅。”
郭洺半晌不发一语,过了许久,才咽了口唾沫,颤声道:“你再说一遍,你确定你叫常遇春?”
常遇春挠了挠脑袋,奇怪道:“某家常遇春,表字伯仁,大帅听过在下的名字?”
“当然,‘常十万’的名头,天下谁人不知!”
确认了眼前之人确实是常遇春,郭洺心中顿时狂喜。
好家伙,自己的军中已经有徐达,如今又增加了常遇春,这是不是说,历史上大明帝国的双壁,已全部聚集在自己手中?
哈哈哈,老朱啊,老朱,现在就算你有三头六臂,只怕也斗不过我了吧?
想到这里,郭洺一时间竟然失神了,直到耳边传来吴弛尴尬的声音。
“上位,这几位奸……咳咳,这几位壮士,您打算如何安排?”
“如何安排,待我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