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着嘴唇,用水汪汪的大眼睛瞟一眼易飞,
拿着小背篓就快步往河边跑去。
易飞则把手中的包裹打开,里面正是在大明酒楼的后院,用黄泥水淋糖法比较草率的制作出的白糖,
分出一半装进罐子里,留着平时家用,
另一半就直接放进锅里,倒入两倍左右的清水,
放在灶上,开始用小火慢慢熬炼。
白糖溶解在水中,不一会水面开始沸腾,出现一些较大的气泡。
易飞严格掌握着火候,用锅铲轻轻搅拌,确保糖水受热均匀。
五儿洗好了山楂,马上跑回来站在易飞身边,
也不敢出声打扰,就一眼不眨的认真的看着,用心的记下易飞的每一个步骤。
随着水分的蒸发,糖水在锅里变得越来越浓稠,气泡开始变大而且也粘稠了许多,
此时易飞就减少了搅拌,只是偶尔用锅铲探一探,防止糖浆反砂。
再过一会,糖浆的颜色已然明显变成了琥珀色,并出现拉丝的感觉。
易飞找一只筷子探进去,沾了一点糖浆拿出来,放入冷水中,筷子上的糖浆遇到冷水,迅速变得又脆又硬。
这就表示,已经熬好了。
易飞把锅从灶上取下来,放在一边,回头看看五儿。
五儿忙道:“那些山楂我都洗好了,都在这。”
把小背篓拿给易飞看。
“好的,等我一下。”
易飞点点头,取来一些竹签,招呼五儿一起蹲在小背篓前,
“来,咱俩一起来,五颗山楂穿一串。”
这都是易飞在回来的路上随手采摘的,数量也不是很多,
两人穿了二十串左右也就完成了。
易飞一串一串的放入糖浆中,翻动几下,让所有山楂都均匀的沾满糖浆,
然后放进冷水中泡一泡,再马上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