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霭没催,带她参观完这屋去下一个。
金清秋等回信的空档先聊着:“你在建筑风格上有什么想法吗?”
她走一个拍一个,蔺霭感觉她还挺喜欢这些爬宠。
“我想要个很高的透光穹顶,非常大那种,要保证大量光照和通风,外形上我不是很懂,但我不想要那种方方正正灌水泥的外形,最好特别些,让人路过这就有想进来看看的欲望。”
金清秋:“能打卡的那种?”
“对,申城不算旅游城市,虽然是个大城市,但比自然比不过隔壁的栖江蒲山,比历史比不过那几个古都,比购物比科技比不过那几个超一线,所有我需要一个非常非常非常特别的建筑来…”
“做地标?”金清秋忽略手机振动,没有露出任何对蔺霭异想天开的笑意,反而比之前还认真了几分。
她以为蔺霭说的建筑就是个几百平的楼,但蔺霭的想法明显远不止如此,她在利用其他力量来成就自己的想法。
一个地标性建筑,只要够独特,城市文旅给多几次宣传都能带来一定的热度,世界上这样的建筑不少,只要你提起人们就会联想到它所在的城市。
给一个救助爬行动物的机构打造成地标性建筑,她也太敢想了。
蔺霭双手背后,走的很慢,散步似的回了个嗯。
不是她不自量力,而是连续三天送完全种的竹叶青这事让她意识到,就算每天只有两种爬行动物,一年都有七百多种。
七百多种,国内动物园饲养动物最多的一家才五百多种,要是算上海洋馆里的鱼类,一共一千多种。
所以七百多这个数量很恐怖。
更恐怖的是她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一个爬行纲就有近万种生物,再加上颜色不一的品系基因和自然变种,那可就太多了。
所以她想着弄大一些,就算不会送来这么多,那也有许多其他需要被救助的动物,她可以去收留养护。
她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件事。
蔺霭想通一件事很少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她选择这个专业,喜欢去世界各地实地探险,对她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工作,虽然很累,但开盲盒更快乐。
而且想做个像样的展馆还有一点原因,除了规范化,她需要盈利。
一千亿是非常多,但不能只出不进,哪怕进的速度很缓慢,那也要有进账,这才是长久维持运转的办法。
她站在窗台边,敞开手臂说:“你看。”
“…看什么?”金清秋没懂,蔺霭这姿势像在说那都是朕给你打下的江山。
“看山。”蔺霭说:“这里都是我的,我只求效果好,所以我才需要能给我靠谱建议的人,不能我钱花出去了但心血全打水漂了,对吗?”
“全是你的?”
金清秋终于有了点接地气的表情,顿了两秒没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