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玥眉目冷然,“皇上,臣女自从得知父亲收到那封急信后,心中便有疑惑,也曾怀疑是边关送来的紧急军情。”
“但按照正常规矩,边关若真有紧急战事发生,应当八百里加急送到兵部,再有兵部交由皇上定夺。皇上若是知道边关危急,定会直接下令,命臣女父兄即刻动身返回边关。”
“但事实上,窦元武却并未向朝廷禀告,缺失了一环。”
“臣女多方打听过,那段时间里,朝中一片太平,从未听闻有任何边关急报传来。定远侯此言也证实了这一点,皇上和朝中文武百官,竟是直到边关三城丢失后,才得知蛮族入侵,这难道不是极大的疑点吗?”
“监军窦元武,为何没有及时将急报送到兵部?臣女父亲当时就在京中,他能八百里加急给臣女父亲报信,催促父亲回营,难道就没时间给朝廷报信?竟让皇上、兵部众臣,朝中文武百官,一直被蒙在鼓里。”
“不仅如此,窦元武身上还有更大的疑点!”
“定康城是边境三城中最庞大、最坚固的城池,拥有完整的防御措施,城墙设有数十架重弩,更有滚油滚木,军备齐全。整座城中除了八万守军以外,还有近十万城中百姓,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壮年男丁。“
“如此优渥完善的城池条件,即便被臣女父兄带走五万精兵,剩下的守军也有三万,将领齐全,又占据城池居高临下,难道就真的守不住定康城吗?”
“奏报上并未详细提及,蛮族在伏击了臣女父兄和五万精兵后,还有多少兵力可以攻城。按照攻城与守城,至少需要五倍兵力来算,要攻破一座拥有三万守军的定康城,蛮族至少需要十五万精兵,才能保证胜算。”
“定康城外就是茫茫草原,无处可藏,这十五万蛮族精兵,是如何隐藏在草原上,丝毫没有被大燕守军发现的?如果蛮族一开始就没有藏兵,我父兄又怎么可能只带五万精兵,去追赶五倍的精锐蛮族?”
“更何况……”
沈玥还有疑点没说完,不料,宣明帝骤然冷声,“够了!”
她戛然而止,抬眸看向宣明帝。
宣明帝眼神讳莫如深,声音严厉,“沈玥,朕问你,你是从何得知这些边关情报的?”
御书房里的众人正听得入神,不知不觉被沈玥的话带了进去。
裴玄满脸震骇,不可置信地看着沈玥。
她怎么会知道这么多?
裴玄心里和宣明帝有着同样的疑惑——她不是在民间长大,回京才半年吗?为何如此了解边关情况?
清楚地形,精通兵法,熟悉攻守军备,甚至连攻城所需的兵力差都知道。
这一点,朝堂上很多文臣都不清楚。
她是从哪学的?
沈玥冷静道:“回皇上,臣女是在边关长大的,因此熟悉三城情况。”
她自然不可能说,她翻遍了父亲沈观山书房里所有的边关公文,找出了舆图,耗尽心血研究边关情况。
即便是已经作废的边关公文,也不是她一个女子可以看的。
“什么?”宣明帝愕然一惊,随即喝道,“你可知道,欺君是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