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沈玥所了解,这五年来,边关并未爆发大型战役,虽然有蛮族不断挑衅,但也只是小范围交战。

    按理来说,从裴玄从军的时间来算,他不太可能在没有大型战事的情况下,几年时间就积累出丰厚战功,一路爬上三品。

    这一点,从沈家三兄弟身上就能看出来。

    她父亲沈观山是被皇上破例,十五岁正式从军,但是大燕正常的军规,男丁要满十七岁才能入伍。

    受父亲影响,沈家三子都是十五岁便奔赴边关,头两年不算正规军,只是跟着父亲熟悉边防事务,先练练手,直到年满十七后,才正式登名入伍。

    他们每一个都比裴玄从军的时间更长。

    哪怕不谈大哥和二哥,仅仅是三哥沈昭云,他和裴玄同样年纪,从军的时间更长,而且在军中担任的是前锋,一直冲杀在抵御蛮族的最前线。

    这种职位是最容易杀敌立功的,对个人实力要求也最高。

    所以,沈昭云的军功积累也是最快的,甚至超过了一直作为军师,坐镇后方的大哥。

    但即便如此,沈昭云直到战死之前,也只有四品的军职。

    他甚至比裴玄还低一级。

    沈玥原本以为,裴玄晋升这么快,是因为他在军事上很有天赋,又受她父亲栽培提携,有很多立功的机会,因此才一路升职。

    但周老爷子却说,裴玄的兵法策略不如她大哥,武功更不及她三哥,甚至曾被她父亲认为不适合留在军中,劝他弃武从文。

    周老爷子不可能说谎,那裴玄是怎么升的职?他那些军功又是哪来的?

    难道是伪造军功?

    沈玥脑中一下闪过这个念头,又迅速掐灭了。

    原因很简单,裴玄从军一直在她父亲部下,军中所有功劳认定、武职升迁之事,都必须经过主帅的同意,然后将立功过程、时间、地点、斩首人数等细节,写成奏本送到京城兵部,由兵部再次核查,最后才能递交给皇帝。

    再由皇帝论功行赏。

    裴玄每一次升职,都要经过好几道审查,功劳造假的可能性太小了。

    即便他真的手眼通天,能伪造或者冒领军功,一旦被查出来,她父亲作为主帅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甚至连同副帅、军中高位将军以及兵部官员,都要一起问罪连坐。

    周老爷子摇了摇头,“我常年在京城,不曾了解军中事务,就是你父亲回京述职,偶尔得空来拜访我,也不会聊到这种事情上去。”

    沈玥有些失望,又问道:“我听康嬷嬷说,父兄在我大婚前匆忙离京,是因为收到了军中急信。既然裴玄也是边关将领,他为何没有一起赶去边关,反而留在京中?”

    裴玄当时是和她父兄一起从边关回来的。

    两家定亲之后,他便留在裴家筹备婚事,本打算大婚之后,再和她父兄一起返回边关。

    如果她父兄收到的那封急信,真的是边关八百里加急的军情,裴玄作为边防武将,是必须要跟着一起返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