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沙咀半岛酒店。
这里是港城历史最久,最豪华的酒店,面对维多利亚港,中高层可以看到最好的海景,罗马宫廷建筑风格,有游泳池和健身房,周围都是购物,商业娱乐的中心。
是不列颠犹太人加道理家族经营,其家族经营能源工业,地产,船务,工程,建筑,酒店等。m.book56.com
这家半岛酒店在解放前就一度超越沪城的十里洋场,成为港城名流风云际会,流亡贵族夜夜笙歌,醉生梦死之所。
何雨柱跟《明报》创办人金庸就和沈保新就约在这里见面。
《明报》虽然说在港城已经很出名,连带着金庸都出名,但跟何雨柱背后正在不断崛起的娄家对比还是有天壤之别。
何雨柱让自己助理去发邀请帖,请金庸和沈保新来这里喝下午茶商量事情。
“这位是何生,何生,这是金庸先生,这是沈保新先生。”助理为何雨柱介绍俩人。
“你好,金生,沈生。”何雨柱主动伸手跟两个人握了握手,他的粤语已经说得很流利,白玲之前就在南边羊城工作过几年,所以她来到这里,粤语交流没有太大问题。
她倒是在学习英文了。
“你好,何生。”他们两个人客气跟何雨柱打了个招呼,对于娄家这几年作为迅速在港城崛起的新贵,他们也是有所耳闻。读书吧
点心和咖啡都有专门应侍准备好,想要茶点也是有,何雨柱喝的是红茶,他们喝的是咖啡,文化差异不同也展现出来。
何雨柱一直就喝不惯洋人咖啡,寒暄后,他也就有话直说,“相信我助理已经把事情跟你们说过了,我有意收购贵刊《明报》,但是我对查先生和沈先生这方面能力深表赞许。”
“想在收购后,依旧由你们来负责管理,并且持有部分股份,你们是怎么考虑?”
《明报》是59年由查良庸和沈保新合资创办,每日出版一纸,内容是作为金庸的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小市民文章”,影响力还登不了大雅之堂。
买的都是些底层普通民众。
《明报》想要扭转命运,还是要在62年“难民潮”事件报道社论,当时《大公报》《文汇报》等报纸都不予报道,《明报》却“莽莽撞撞”,大声疾呼。
《明报》才开始找到自己方向和定位,修改报格后,升级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62年7月销量跨过3万份
到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当然,到了80年代,那才是《明报》鼎声时期,几乎成为两岸三地沟通桥梁,保持着较大影响,社论更是备受高层和文化人重视。
而且现在更是《明报》低谷期,他选择在这个时候入股,再合适不过了。
“何生,不知道港城这么多报刊,你怎么就选择了我们?”金庸没有回答何雨柱,反而还问了他问题。
何雨柱轻笑道:“其一,在港城有影响力报纸里面,你们还算是可以,入股是比较容易简单。”
“港城华人报业中,数一数二的要说《港城商报》,《星岛日报》、《东方日报》这几家,你们虽然有影响力,但竞争也相当厉害,以《明报》现在经营状况,还能坚持到何时?”
“我还打算收购《港城商报》,到时候,我想把它和《明报》融为一家进行适当改组,成为一家更具规模的华人报纸,创办娄氏集团的子公司“盛世传媒”,以港城为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