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说武二只爱娘而不爱爹、哦那会儿喊阿耶来着,事实上,根据记载,武二无论是继位还是太子或者公主时期,都极为维护唐高宗,甚至十岁前的武二,十分爱跟在唐高宗身后,常有臣子能看到唐高宗抱着小公主处理政务。
所以其实,咱们武二也算是在充满爱的家庭里长大的嘞。
只是为什么武二最后选择了武周呢?历史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当时学者们也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当年太平差点要去和亲的事情给武二留下了阴影,而李唐会让公主和亲,武周却不会,因而,武二选择了延续武周。也有人说,是武二不愿忤逆武皇,她也更爱娘。甚至还有人说,是老李唐留下来的那些臣子,在武二当太子时期,各种搞事情,给武二留下了阴影,于是……
但三五事觉着,这些都不太对、咱们武二会是那样简单轻易就各种留下阴影的人吗?她可是在战场上能杀个几进几出的真女人啊!
所以,在三五事查了各种资料后,极其主观且片面的认为:武二只单纯是想延续武周,便就延续了武周。
单听起来,前面那句话有点像废话,但三五事从各种资料、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中拼凑出来的武二形象来说,她从不是个任人摆布的人,也是个很有主见的性格。
所以,如果真要讲武二继承武周的原因,那么除却‘她想这样做’的理由,三五事实在是无法苟同其他理由。】
那……不然呢?
武长意也就是在休息的这会儿,有闲工夫听天幕说废话。
不过,这样当面听后世人对她的一些行为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测,感觉也还是挺有意思的,无聊的时候可以当做背景音乐解解闷,就是有一点催眠。
武长意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翻身上马,继续前行。
武长意往自己的目的地而去,哪会去管天幕的那些叨叨,会否给一些有心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刺激。
武皇今日也颇有空,也有那个时间坐在露天下,看看天幕看几眼折子、最近的奏折,除却一些政事外,多是弹劾或者职责太子如何如何的,好似他们把太子贬低得如何一文不值,便能证明她当初立下太子的决定是个多大的错误一般。
而这些人,也不过是仗着太子近一个多月来的风声渐息,于是便试探性的再次把这些折子递到了她面前。
武皇让人把这类折子收好,等太子归来后,再全部送到太子面前去,叫她自己好去一一算账。
至于天幕说的那些话,武皇只当做过耳轻风,一笑置之,既不入心也不顺着天幕的思路去思考、如果一个人的观念,会因为旁人的只言片语而轻易发生变动,那么这个人其实还是心志不够坚定,至少于武皇而言,旁人的话听听就够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半点不会因为其他人的话而发生什么变动。
这不是说武皇顽固和犟脾气,而是她走至今日,耳边的声音实在太多了,各种各样的都有,若她因每一个人的每一句话而心生动摇,那么她便走不到今天。
而若是值得信赖的又言之有理的话,武皇自然也会听个一二,并适当性的去调整一下脚步。
反正天幕的话还不行。
除非,是要利用天幕达到什么目的。
例如立太子那件事。
武皇真的有看到好多本奏折都写了这件事,说太子狼子野心,说太子意图谋反什么的,多是说天上的那东西是太子刻意放出来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什么的……
每本的话术还都不一样,武皇闲来无事的时候会看几眼,就当是充沛一下词汇量了,而很忙的时候,就会狠狠用红笔怒斥回去。每当她怒斥回一本后,那本奏折的撰写人会消停几天,而后又闹。
直接杀了或者拿了他们的官帽都不是什么大难事,光明正大不适合政场,但胡乱屠杀,亦不适合政场。太子到底还根基薄弱,武周又是初建立,若没有个能赌得下天下悠悠众口的理由而直接开杀开斩,怕只会适得其反,且让那些老家伙们自得,从而正入他们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