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太子,属于是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在有一定权力,身份一下摆在那里,至少明面上,武长意想做些什么,只要不是太出格,一般来说,不会有太多人反对,杠精和敌对的除外。而坏处则在于,身份公开,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更多人看在眼中,而后更容易受制约。
就例如现在。
武长意就是想找个茶馆,坐在人多的地方,边听听天幕叨叨,又听听更多是百姓的讨论,没成想她才坐下没几口茶时间,就有人跟了上来。
还一屁股毫不客气的坐到了武长意的对面。
武长意偏过头,轻咳了声,没去看太平带着怒火的与她又有着七分像的眼睛、只是太平被养得太过天真,至少于武长意与武则天而言,她们更愿意把外头的风雨挡下,让太平快乐无忧的长大。
但似乎、她们把太平保护得太好了,让她不仅太过天真,脑袋也有点不清醒了:
“长意,太子之位,你还是还给显哥哥吧。”太平咬了咬唇,才吐出了这句在她心里纠结以及打腹稿好久的话。
不得不说,这句话说出口,太平是有心里稍微轻松一下的,可当她看到长意失望的目光时,太平掐了掐手心,努力挥去心头那些不安。
旦哥哥他们说,只有还朝李唐,阿娘姐姐以及她,还有哥哥们,才能好好相处……只要阿娘把皇位传给哥哥们,一切都会变回原来那样、变回那样和谐友爱的生活,她也不用在哥哥和阿娘之间做选择,从前美好而无忧的生活,一定会再次回来的。
就像是突逢动乱选择把脑袋埋进沙子里的鸵鸟。
武长意:……
武长意一时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
【哦对,还有抢功的。
毕竟那么大个功绩,谁看了不眼红,谁又不想分一杯羹呐。
例如武二的几个哥哥、说句实话,这里头是有几个能力还不错的,至少脑袋清醒,然后智商正常,但比起武二来说,终究差了许多、无论是手段,能力还是才华。
比如李显,能力肯定不是很差,也足够识时务,算是几个兄弟里,比较能力突出的那个了,在武皇称帝之前,短暂坐上过皇位,所以那些老李唐的臣子,就想着把他推上皇位,甚至在武二成为太子后,依旧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也因此,试图帮李显抢过武二接手的政事甚至功绩。
至于李显本人如何想、对于那个位置是向往还是厌烦,这咱们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无论是唐史还是周史里,都写了李显是个温和的、进退有度的人,而他对妻女后期涉政的行为,也表示了赞同以及支持。
所以不少野史里是这样说的:李显本人对皇位并不留恋,甚至觉得纵情山水更好,不少搞事情的行为,多是那些老李唐臣子或者李旦打着他的名头去做的——这些野史看起来,就好像说李显是多么纯洁的白花似的,皇室里哪有那么多无辜之人、反正真正无辜单纯的人,是没法能几度从太子或皇位上全身而退的。
还有李旦其人,严格来算,是武二当太子那会儿,颇为棘手和顽固的政敌了、顽固在毕竟是血亲,也还没有到互相残杀的地步,就显得李旦非常能活还能搞事情。
哈哈哈不知道宝子们有没有看到过各种讲武二和李旦的那种纯恨恋的小说。
就真的,骨科、纯恨、相爱相杀还各种留一线情面,最终天各一方,此生不复相见……还真的有点好嗑啊!】
武长意闭了闭眼,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既是为了太平,也是为了这天幕的话。
果然是个不怎么正经的科普啊,说着说着,就越发混乱了起来,什么都叨叨了一点,又好像什么也没讲……讲到那些奇闻轶事,甚至是野史话本,连声音就活泼了起来。
天幕没讲什么特别的东西、至少于武长意而言,什么抢功绩的事,既然天幕都说了‘试图’,那么必然是没抢成功的意思,所以她其实不怎么在意,她当前最在意的,是太平的态度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