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关系到秦二上位后,改革的新选官制了——这个咱们前面提过,这边就不详细说明了。

    新的选官制度不仅为秦二世时期带来许多人才,也成了后代许多朝代的选官制度的基础,到如今,还能从咱们现在国家的制度中,窥得几分那时候的制度的模样。

    其中,秦二还开创了全新的女性官吏职位、其中就包括产婆,没办法,咱们现代有妇产科男医生,但那会儿,虽然也有男医为女性治病,但像生产这种,还是女性产婆更让人放心。

    而产婆这一位置,其实很好的解决了许多中老年妇女的就业问题,比起田里的‘三瓜俩枣’或者家里忙前忙后,肯定是一份稳定且受尊重的活儿要更好些。

    产婆虽然也要考试学习,但更需要有人带着去实习,而这就产生了一种新的行业链——婆媳型产婆、以及母女型产婆,顾名思义,就是由婆婆带着媳妇一起考产婆,母亲带着女儿一起考产婆,因为关系亲密加上有一定羁绊,比起陌生人拜师带实习来的要更能倾囊相授些。

    而这时候,大家可能就有疑问了,古代那会儿,虽然女子也能读书,但秦二早期不是才开创女校吗,难道女校还收中年妇女吗?毕竟咱们读书都是从小读到大,三十来岁再去读书的,实在是少数。

    答案是肯定的。女校在早期确实不曾招收中年妇女当学子,但后来秦二意识到了另外一个广大而常常被忽略的群体——中年妇女们。

    她们不似青年男女般光彩熠熠,也不似中年男人般,至少会有自己的工作和一定社会地位。

    中年妇女们围在炉灶边,生活中只有家长里短。

    这样的颇为特殊的群体人数可不在少数,可偏偏却始终无人在意,她们的一生似乎都只在为家庭创造价值。哪怕是贵族妇女,也大差不差,不过是院儿更大了些,身边多了些仆人,不用自己亲自做闲事……因而,后来秦二开创了夜校。

    夜校十分特殊,收的都是三十岁以及以上的人,男女都收,但会分开教学——至少在秦二那会儿,还是得分开教学。

    至于学费,都不贵,只有纸墨笔砚这种稍微贵一点,但比起外边的价格,也便宜了许多。

    可能又有人想问了,这样做有意义吗?

    从孩童抓起不就够了吗?这些已经几乎被社会淘汰到、甚至自己都可能没意识要去学习去进步的人,秦二干嘛费这个力气去教她们去拉她们?

    能够问出这样问题的宝子,应该是对古代历史有所研究,有看到过不少女性主动放弃权益的事情,可三五事用一句与这件事没多大关系的话来形容就是:

    这条小鱼在乎。

    秦二自己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概意思就是:不放弃、不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