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始皇对天幕描绘的秦二世的印象来看,秦二世不会是个会胡来的皇帝,她打下的地方的价值,必然比起攻打过程中花费的那些人力物力要来得更有价值。
不用始皇吩咐,就有人递上了默写下来的几张天幕出现的地图,始皇把它们都摆在了桌面上。
对比十分鲜明。
若是放在其他皇帝身上,或许因此会对秦二世产生忌惮、憎恶或者嫉妒之类的情绪的情况,都是可能会有的,但奈何他是始皇。
除却感叹个一两句外,始皇更多想的是:他要怎么打。
打肯定是要打的,但怎么打,就得好好想了,这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更别提,现在朝里能真正往外打、还能打赢的武将是有,但光有武将,其他地方跟不上,也是不行的。
还是得从长计议。
【再说回炼铁。
大秦那会儿不清楚,但咱们现代研究得很清楚:在秦二世之前,铁器为什么不能被更大规模使用在军事上呢?
因为铁器虽然比青铜更耐用,但铁器的更换速度以及成本,是当时的大秦无法支撑的,甚至于说,其实在六国一统后的那几年,不仅民疲,兵也疲,不说往外打,光是平国内的乱和维系边疆安稳,就已经是耗尽了大半的国力了。
这与当时的粮食的产量不高,以及战乱刚止等等因素都有关。
所以,有不少学者认为,秦二世登位时,虽然也是危机重重,但在前头,已有始皇的十几年统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是战乱疲民这一点,已经比始皇那会儿好多了——咳,虽然也不是能好到哪里去,反正三五事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其实是在磨灭始皇与秦二世两个人各自的成就以及功绩。
说真的,三五事在查资料的时候,真的有看到过不少关于始皇与秦二世之间的各种莫名其妙的比较。
这种比较有什么意义吗?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难道因为一个人的成就,就能磨灭另外一个人的功绩吗?
毫无疑问,写这种文章的人,是真的闲得慌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