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字画小说馆>都市>孤雁归 > 正旦 阿茴突然咧嘴一笑,舔了舔小虎牙
    “没啦?”阿茴擦擦嘴问道,“他没有说什么?”

    “没有了。他好似说了一句叫我多吃饭?”李淑语答道,又不确定地转向自己丫鬟问道,“是吗?冬儿?”

    冬儿正悄悄竖起耳朵听八卦呢,冷不丁被点名,吓了一跳,“啊,翁主您是当事人都不记得了,我怎么知道啊”

    “按照我的经验,你这铁定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阿茴说道,暗忖这淳于明比自己还要惨啊,李淑语“情圣”简直是渡人不渡己。

    李淑语也是在烦恼这个问题,自己固然不想和亲,但是为了不去和亲匆匆忙忙找人嫁了,是不是太草率了?

    李淑语的父亲李启山,在朝代更迭的时候站错队,太子一党落败之时他只能谨慎行事,只求逃出生天。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皇帝还没有给句准话要怎么处置这帮“乱臣贼子”的时候,李淑语一家其实不好过。

    但正是因为如此,李淑语从小见世态炎凉,从小就乐观豁达,不可谓不是因祸得福。

    生活已然不易,何苦还自己给自己添堵,倒不如看开点及时行乐啊,这是李淑语悟出来的道理。

    她深知自己生在皇家,婚事已经不在是自己一个人可以抉择得了的。

    听着李淑语的感慨,阿茴深感生在帝皇家原来并非想象中光鲜亮丽,不由心疼起李淑语来,安慰她道,“宫里有能为你说得了话的人吗?”

    阿茴深知靠山的重要性,要不是两位兄长,自己也不能在漠北横着走,咳应该说是除暴安良。

    “若是有的话,你可以央他为你说说话。然后你再慢慢留意淳于明,看看自己是否属意与他。”

    李淑语颔首,“你说得对,我可以去寻太皇太后,或许她老人家可以帮我。”

    虽说抉择大权不在自己的手上,但还是要争一争得不是么?

    得了好友的宽慰,李淑语心情好了起来,叽叽喳喳给阿茴讲起台上的表演,“你认真看着那女伎人。”

    阿茴循着李淑语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名体态轻盈的伎人在细细的横木上跳跃舞动起来。

    突然那伎人脚上一空,眼看着就要跌到铺满利刃的地面来,阿茴一惊想站起身,却又见那艺人稳稳地倒挂在了横木之上。

    阿茴松了一口气,有点不好意思地坐下,想来也是,能进淮南王下榻的府邸表演的伎人又怎么没有真本事?

    只见那倒挂的伎人手握起两个圆球,左边的圆球上爬上一个弹琵琶的伎人,右边的圆球爬上一个跳舞的伎人,看得两人啧啧称奇。

    这对倒挂艺人的平衡力、臂力,还有胆识都要求很高,何况还要三人必须无条件信任对象,配合得当,任一环节除了差错都会导致表演的失败。

    两人闲话着观看杂耍,李淑语想起一事,“上回和你说过的百花会,定在了初六,到时候叫上谢小道长一块去凑凑热闹吧。”

    阿茴想到谢碧陶别扭着又无可奈何自己的模样,不由得和李淑语奸诈一笑,显然是想到一块去了,“那最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