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消息不畅通、交通也不畅通的年代,百姓们一时半刻也很难辨别消息的真伪。
那些富商大贾、豪门大户、官宦世家、地方官员说的多了,百姓们很有可能就会信以为真。
然后他们就会跟着那些那些富商大贾、豪门大户、官宦世家,一起对付赵祯和寇季二人。
寇准、李迪等人只不过更改了朝廷的一部分政令,动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就产生了巨大的后果。
寇准在精简天下兵马期间,引得各地兵马哗变,狼烟四起,最后还是借着重兵,弹压下去的。
李迪动了一部分官员的爵位、官职,就遭到了人构陷,差点没把自己老命搭进去。
他们二人的作为,只能算得上是整顿朝政,谈不上什么革新。
即便如此,也引起了如此大的动荡。
若是真的推行革新,动全天下所有权贵的利益,那反抗的力量就会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没有人会将黄袍披在寇季身上,让寇季接替赵祯称帝。
不仅没人拥护寇季为帝。
指不定所有人还想将赵祯拉下马。
即便是赵祯和寇季顶住了压力,镇压了一切反抗,将革新进行到底,并且成功了,最后他二人也会被很多人记恨上。
如此一来,夏竦的一番话,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
“我们为什么不敢?若是我们成了,一个会成为千古一帝,另一个会成为万人膜拜的圣贤。而大宋,将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赵祯盯着夏竦道“你夏竦,不过是个鼠目寸光之辈罢了。朕以前高看你,是朕眼瞎。你就静静的等着为那十八万冤魂偿命吧。”
“噗通!”
夏竦跌坐在了地上,一脸惊恐。
他怕的不是那数之不清的刑罚。
他怕的是赵祯和寇季君臣二人。
因为他发现,他奈何不了赵祯和寇季君臣二人,他永愿也不可能报仇。
寇季随手将手里的酒坛子拍开,将里面的美酒洒在了地上,对夏竦道“这酒是敬那十八万冤魂的!”
寇季将酒撒完,扔下了酒坛子。
赵祯和寇季不再多看夏竦一眼,迈步离开了牢房。
夏竦在赵祯和寇季走了以后,坐在地上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