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如今禁军兵权尽归了枢密院,可监察禁军作乱的力度,并没有因为此举减弱,反而变得更严谨。
有人想要作乱,必须收买军中上下所有的人,才能完成。
不然,禁军兵马连营地都出不了。
如今禁军的制度,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制度,一面对内,一面对外。
对内,约束的极严。
对外,几乎没有约束。
之所以推行出这种制度,也是为了在保持禁军战斗力的情况下,防止禁军作乱。
在这种制度的约束下,禁军几乎不会轻易的出现在大宋百姓们面前。
如果他们出现在了大宋百姓们面前,那就说明大宋内部有重大叛乱发生,地方兵马解决不了,必须由他们出面。
只有大宋之外的人,才能常年的看到他们的身影。
也正是因为如此,禁军作乱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但即便如此,吕夷简三人还是想防一手。
赵祯听完了吕夷简的话,皱起了眉头。
邙山讲武堂出来的学子,最终可是要进入到禁军当中的。
禁军和地方军如今是两种军籍。
若是邙山讲武堂的学子们出来以后,军籍没有划拨到枢密院,反而划拨到了兵部,那往后调遣,会有一定麻烦。
毕竟,枢密院的兵事,朝堂上的文臣们不能插手。
但是兵部的兵事,朝堂上的文臣们却可以插手。
新立火器营的将士们要是被频繁调动的话,很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虽说引起别人注意,也不会影响寇季和赵祯二人定下的计划。
可总归会出现一些麻烦。
打官腔、拿架子、或者故意刁难人,是官场上的常态。
若是有官员在改换军籍,以及改换军饷的时候故意推诿,或者是单纯的磨洋工,会耽误寇季和赵祯计划的推行时间。
赵祯和寇季两个人,总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火器营将士们的调度问题吧?
他们就算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