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陈蔡被围见《天运》注。

    (2)大公任:大公即大公,为对老者的尊称,任为其名,寓有放任逍遥之义,当为虚拟之人名,吊:慰问。

    (3)意:与“鳦”通,鳦,燕鸟,指海燕之类。怠:鸵鸟之名,因其怠慢笨拙而得名。

    (4)翂〔fēn〕翂翐〔zhì〕翐:形容鸟飞又低又慢的样子。

    (5)引援,引导协助。

    (6)迫胁:偎依在一起。

    (7)绪:残余。

    (8)斥:排斥。

    (9)饰知以惊愚以下三句,与《达生》篇相重,见《达生》。

    (10)大成之人:道德至高之人,相当于至人。又说指老子一类得道者。

    (11)伐:夸耀。堕同“隳”,毁败。

    (12)还与众人:还和普通人相同。

    (13)道流,道之变化流行。不明居:不是明白可见的居留。

    (14)得:与“德”通。不名处:不可用名言概念表述之存在。

    (15)纯:纯一不杂。常常:恒常不变。

    (16)狂:循性无心而行。

    (17)削迹:消除一切形迹,捐势:抛弃一切权势。

    (18)子何喜哉:反问孔子,既然至人不喜闻名于世,你又何必喜欢呢?子,孔子。

    (19)裘褐〔qiúhé〕:裘为皮衣,褐为用兽毛或粗麻制成之短衣,贫贱之人所服。裘褐泛指粗陋之服。杼:通“芋”,橡实。

    (20)乱群,淡漠无心,与物无害,故虽入兽群,野兽不受惊吓。

    (21)子桑雩〔hù〕人名,得道者。或以为即《大宗师》篇子桑户。

    (22)再逐于鲁:鲁昭公时,季氏势力大增,危及公室,昭公想除掉手孙而失败,被迫逃亡国外,客死他乡,孔子因鲁乱而去齐,此为第一次被逐。后在定公时,孔子为鲁大司寇,摄行相事。齐国馈送女乐,季桓子接受而不朝,孔子为此而离去,开始漫长的周游列国的流浪生活。再逐于鲁即指此次。

    (23)伐树于宋以下数事,皆见《天运》注。

    (24)假:国名,为晋之属国,后为晋所灭。亡:逃亡。

    (25)林回:人名,为假国逃亡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