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负:背负着。趋:小步疾走。
(27)布:“镈”的同声假借字,镈为一种像铲子样的农具,古人仿照其形状制成钱币,镈就成了古钱币之代称,假借为布。
(28)累:重。为其累:因为它重吗。
(29)天属:以天性相连属。
(30)迫:迫近遭遇之意。穷祸患害:困穷灾祸危难。
(31)收:收留、容纳。
(32)醴〔lǐ〕:甜酒。
(33)绝:断绝。这句的意思是,小人相交以利,有利可图则甘美,无利可日则断绝,故虽甘美而易断绝。
(34)翔佯:与“徜徉”义近,逍遥自在的样子。
(35)绝学捐书:绝有为之学,弃圣贤之书。无捐于前:弟子们不须在老师面前鞠躬作揖,过分讲求礼仪。挹,同“揖”。
(36)真伶:据王引之说,应作“迺令”,为传抄中造成之错误,此说可从。
(37)形:仪容举止。缘:随顺物性。
(38)率,直率,真诚。
(39)缘则不离:随顺物性则与物不离异。
(40)率则不劳:任真情自然坦率表露,不加文饰,故不须劳神。
(41)文:文饰。不须对仪容举止进行文饰。
(42)固:通“故”。物,衣冠、礼品、祭品之类,这句的意思是说:只要心地真诚,就无须文饰,更下要外物相辅助。
【译文】
孔子一行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某地,七天没有生火做饭,大公任前往慰问,说:“先生快要饿死了吧?”回答说:“是啊。”又问:“您厌恶死吗?”回答说:“是的。”大公任说:“我尝试着说不死之道。东海上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这种鸟飞得又低又慢,好像无能的样子;要别的鸟引导协助而后起飞,与众鸟偎依在一起栖息;前进时不敢在前面,后退时不敢殿后;吃东西不敢先尝,一定要吃剩余的。因此在行列中不被排斥,而外人终不能相害,所以得免于患难。直的树木先被砍伐,甘美的水井先枯竭。您用心于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显赫的样子像举着日月行走,所以不免于患难。以前我听道德至高的人说:‘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绩,功成者必然毁败,名成者必然亏缺。’谁能舍弃功名而与众人相同!道变化流行不是明白可见的,德成于身是不可言说的;纯一而恒常,比之于循性无心而行之人;除去形迹抛弃权势,不追求功名。因而无求于人,人亦无求于我。至人不求闻名于世,您又何必喜好闻名于世啊!”孔子说:“说得好啊!”于是辞别朋友,离开弟子,逃往旷野之中,穿粗陋之衣,食橡栗野果,入兽群不被惊扰乱群,入鸟群不被惊扰乱行列。鸟兽都不厌恶他,何况是人呐!
孔子问子桑雽说:“我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宋国遭逢伐树之险,在卫国被拒绝入境,困穷于宋国和成周,在陈蔡之间受围困。我遭遇这么多次患难,亲朋老友愈加疏远,学生和朋友不断散去,为什么呢?”子桑雽说:“您难道没有听说假国人逃亡之事吗?其逃亡之民放弃价值千金的玉璧,而背负着婴儿逃走。有人说:‘是为钱吧?小孩子值钱很少;为了怕沉重吗?小孩子又比玉璧重得多。舍弃价值千金的玉璧,背负婴儿逃难,为什么呢?’林回说:‘那是与利相合,这是与天性相合。’以利相合,遭遇困穷灾祸危难则相互抛弃;以天性相合,遭遇困穷灾祸危难则相互容纳。相互容纳与相互遗弃相差甚远,而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美如甜酒。君子淡漠而相亲,小人甘美而易断绝,那些无故相合的,也就无故相离。”孔子说:“敬听您的教诲!”缓慢而自由自在地归去,绝有为之学,弃圣贤之书,弟子也无须对老师作揖鞠躬,而相互敬爱之情日有增进。又有一天,桑雽又说:“舜在要死时,就对禹说:‘你要当心!仪容举止莫如随顺物性,情感莫如坦率。随顺物性则与物不离异,情感坦诚则不劳心神。不离物不劳心神,则不追求对仪容举止加以文饰。不追求对仪容举止的文饰,更不待外物来加以辅助了。’”
庄子衣大布而补之(1),正緳系履而过魏王(2)。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3)?”
庄子曰:“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4)。王独不见夫腾猿乎(5)?其得柟梓豫章也(6),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7),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8);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9),危行侧视(10),振动悼慄(11),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12),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13),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14)!”
所属分类:山木
【注释】
(1)大布,粗布。穿粗布制作又带补丁衣服。